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健康园地>儿童健康

【科普】小儿“食积”你了解吗?

文章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2年04月20日 点击数: 字号:

小儿积食属于通俗的说法,中医将积食称为积滞或食积,是指小儿内伤乳食,停聚中焦,积而不化,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病证。早在古籍《古今医鉴》就指出:“小儿脾胃,本自柔脆,食之过多,损伤脾胃,脾胃既伤,则不能消化水谷,水谷不化,则停滞而发热。”

而西医则将积食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,认为其是一组不能完全用器质性、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解释的慢性、间歇性发作的消化道症候群。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,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。

图片

如果你的宝宝出现以下症状,就有可能是积食了。·

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,有时还会咬咬牙。所谓食不好,睡不安。

宝宝大开的胃口缩小了,食欲明显不振。

宝宝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

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,肚子疼

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。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

一、判断小儿是否积食?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:

第1步:闻口气

家长闻一闻孩子嘴里的气味,如果有非常严重的酸腐味,就说明孩子胃肠里的食物没有消化,很大可能出现了积食,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呕吐。

图片

第2步:看舌苔

中医学认为,舌苔乃胃气上蒸于舌面而成。在中医诊断学的舌诊脏腑部位分属中,舌头中间对应的是脾胃。如这里的舌苔变得比平时厚腻,就说明孩子有积食,厚苔是由胃气夹湿浊邪气熏蒸而成(如图)。

图片

图片

第3步:观嘴唇

如果积食,食物存在胃肠里会积滞化热,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嘴唇突然变得很红,像涂了口红似的,伴有手心、脚心发热,甚至出现了发烧,那孩子就很有可能是积食了。

图片

第4步:查食欲

积食的孩子胃口差,不想吃东西,即使吃下去了也不消化,用手摸小肚子,会感觉很胀,较大的孩子也会说肚子胀或肚子痛。

第5步:察大便

家长可以观察一下孩子的大便,如果大便又干又硬,或者大便次数增多,有粘连状,而且夹杂着未消化掉的东西,味道很臭,像臭鸡蛋味儿似的,那就说明孩子可能是积食了。

第6步:看睡眠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云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。如果孩子晚上睡觉翻来翻去,睡不踏实,时还会哭闹,或者孩子的牙齿还紧紧地咬着,那很可能就是积食了。

 当然,以上这些情况并不一定同时或所有都出现,家长只要掌握“六步法”,对以上症状所有了解,当孩子出现其中的某些症状时,能及时发现,并作出判断,及早采取措施。 

图片

二、如何应对小儿积食?

对孩子来说,积食确实不是小问题,它不仅会增加孩子脾胃、肠、肾脏的负担,导致一系列的小儿疾病,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,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。一般需注意以下几点:

1.调整饮食,荤素搭配。

现在很多孩子脾胃虚,大多是与吃肉过多有关。肉中的脂肪含量高,不容易消化,吃太多肉,肠胃消化不了,只能积在肠胃里,让脾胃更加虚弱。所以,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孩子的饮食结构,孩子的主食应以易消化的粥类、面条为主,配合应季的蔬菜,荤素搭配合理,肉类不宜吃太多,不要一味纵容孩子吃高热量、高脂肪的食物。 

2.规律饮食,少吃零食。         

俗话说:“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。”给孩子安排的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,不宜过饱。市场上很多零食像辣条、薯片、虾条、各类糖果等,为了增加口感,放了很多添加剂、防腐剂,高盐、高糖、高热量,吃多了对孩子的脾胃伤害很大,也很容易导致孩子积食。 

3.食疗辅助,健脾祛积。

可本着健脾和胃、消食导滞 的原则,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,辩证选用神曲、麦芽、山楂等药材,进行药膳方面的调理。

4.中医适宜技术干预。

(1)小儿推拿:主要通过推拿穴位,揉腹等手法,可健脾和胃,理气消食,降逆止呕,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所常用。

图片

(2)小儿捏脊:主要用于背脊“线状”部位,能在脊背部治疗疳积,故称为“捏脊疗法”,对治疗小儿积滞、厌食、腹泻、呕吐等症有特效。小儿捏脊具有调和阴阳,健脾和胃,疏通经络,行气活血的作用。

图片

(3)刺四缝:俗称“挑疳积”,四缝是经外奇穴,针刺四缝穴,可以清热除烦,通畅百脉,调和脏腑,对治疗小儿食积和厌食十分有帮助。

图片

(4)其他:扶阳罐、针刺等在改善小儿食积方面均有明显疗效。

图片

供稿:中医科

更多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