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来看看啥是手足口病?
这只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,熟悉的事大家都听过,陌生的是家中没有患过病的人不知道具体啥样。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(EV病毒)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,可引起手、足、口腔、臀部等部位的疱疹,常伴有发热。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
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,一般在1周内痊愈,无后遗症。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,表现为脑干脑炎、脑脊髓炎、脑脊髓膜炎等,发展为循环衰竭、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。
哪些人容易感染?高发季节是什么月份?
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,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,尤其是≤3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。
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,以夏秋季为主要爆发期。流行期间,幼儿园和托而已容易发生机体感染,因此在短时间内可能造成较大规模流行。
感染手足口病毒的孩子有哪些表现?
孩子发病的初期症状是发热多发生在皮疹之前,热程为2至7天不等,体温越高,热程越长,病情越重,伴有嘴巴痛、流口水、不爱吃东西,1至2天后,出现手足皮疹。
少数病例(尤其是小于3岁者)病情进展迅速,在发病1~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、脑炎(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)、脑脊髓炎、肺水肿、循环障碍等,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,可致死亡,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,所以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也不要掉以轻心,这也是手足口病之所以引起重视的原因,当然大部分孩子不会有那么运气差。
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,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(最近也有报道全身大疱样表现的,毕竟是少数)。他们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”四”:
四不——不痛、不痒、不溃烂、不结痂;
四部——手部、足部、口腔、臀部。
如何分辨手足口病与其他皮疹?
有好多疾病会出现皮疹,也易与手足口病混淆,常见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水痘 。
1.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,潜伏期一般为2-7天。该病又有“隐形手足口病”之称,容易与手足口病混淆,有人称他们是“姐妹病”。
(1)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,咽部充血,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,周围绕以红晕。2~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,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。病程一般为4~6天。
(2)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,后发展到手心、脚心,少数会发展到手背、脚背。主要差别是皮疹部位。
2.水痘也是儿童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。
(1)水痘的疹子从头皮开始向下发展,有斑丘疹逐步变成水疱,主要分布在头面、胸、腹躯干部。皮疹通常是突出皮面的,会结痂,常有痒感,孩子挠了以后还会继发细菌感染。
(2)手足口病多出现在手、足、口腔及臀部等地方,身体躯干部位较少见,通常胸腹部是不会有的。皮疹大多是不突出皮面的,不痛不痒不结痂。
患了手足口病哪些情况一定要去医院就医?
如果孩子发烧伴随精神不佳,呕吐,肢体抖动,无论是否有疹子,都要带孩子去医院就诊。经过医生诊断,轻症手足口病可以在家护理,重症手足口病需要在医院治疗。
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,如果出现下面情况中的一条,家长要带孩子立即到医院就诊。
1.高烧不退,体温(腋温)大于39℃,常规退热效果不佳;
2.出现精神萎靡、呕吐、易惊、肢体抖动、无力、站立或坐立不稳等,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;
3.呼吸增快、减慢或节律不整。
4.出冷汗、四肢发凉、皮肤上出现花纹,心率增快、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(按一下孩子足跟皮肤,皮肤由白变红时间>2秒)。
手足口病患儿如何家庭用药?
首先要明确手足口病没有特效抗病毒药,2018年新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指出早期使用干扰素喷雾或雾化、利巴韦林静滴有一定疗效,强调不应该使用阿昔洛韦、阿糖胞苷之类的抗病毒药物。
家庭用药主要针对轻症患儿,对症治疗为主:
高热伴身体不适时要用退热药,可以用美林、泰诺林等;
口腔有溃疡可用治疗口腔溃疡的药,中药如西瓜霜喷剂,西药诸如利多卡因凝胶主要是局部麻醉和止痛,减轻不适。
同时给孩子补充维生素B、C,尤其是维生素C。
抗病毒的中成药有清热解毒、化湿透疹作用,有一定效果,可以服用。
手足口病要隔离多长时间?
人是人肠道病毒唯一宿主,患者在发病1-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,约3-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,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,破溃时病毒即溢出。这些病毒可以分布在周围环境里和依附在人体,病毒适合在湿、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,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。
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,直到热退、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,一般需隔离2周。
文:急诊科 黄少婷